小时候,我们总是对妈妈充满了依赖,而妈妈也似乎有着无尽的耐心和关爱。随着我们渐渐长大,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,妈妈的态度却开始发生变化。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提出某个请求时,妈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一口拒绝。那坚决的态度,仿佛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。我们感到困惑,甚至有些委屈,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。
比如,我们渴望参加一次同学聚会,满心期待地向妈妈说明情况,希望得到她的同意。妈妈却皱起眉头,严厉地说:“不行,去什么去,有什么好玩的,还不如在家好好学习。”我们的热情瞬间被浇灭,心里充满了失落。又或者,我们想要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物品,以为妈妈会理解我们的喜爱,可妈妈却断然拒绝,说那是浪费钱,没必要。
但神奇的是,过了一段时间,当我们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的时候,妈妈却又会主动迎合我们之前的请求。她会突然说:“周末你们不是要同学聚会吗?去玩吧,注意安全。”或者默默地把我们想要的那件物品放在我们面前。这前后的转变,让我们在惊喜之余,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妈妈内心的矛盾和对我们的爱。
妈妈的拒绝,往往并非真的是拒绝我们的请求本身,而是出于对我们的担忧和关心。她担心我们在外面会遇到危险,担心我们会因为玩乐而耽误学习,担心我们会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。她的拒绝,是一种本能的保护,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健康、安全地成长。当她看到我们因为被拒绝而失落、伤心时,她的内心也会难过,她会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严格,于是,她又会选择迎合我们,以弥补我们心中的那份失落。
中国式亲情的复杂密码就在于此。妈妈们用拒绝来表达爱,又用迎合来修复可能因为拒绝而带来的伤害。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,实则是她们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,既能保护我们,又能让我们感受到爱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妈妈的这种行为呢?我们要明白妈妈的拒绝并不是对我们的否定,而是出于爱。我们不要因为被拒绝而产生怨恨或者误解。当妈妈后来迎合我们时,我们要心怀感激,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。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份爱,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妈妈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