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课上,老师居然拿我当教材!

周一的生物课如期而至,我坐在教室里,心里暗自祈祷老师今天不要点名提问。毕竟,上次考试我答错了几个关键问题,被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了一通。从那以后,我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本能的紧张感。

生物课上,老师居然拿我当教材!

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特别的实验!”老师推门而入,语气中充满了神秘感。大家顿时来了精神,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她,有人小声猜测是不是要解剖青蛙或者观察植物切片。


老师扫视了一圈教室,停顿了一下,然后目光定格在了我身上。那一刻,我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起。


“嗯……就你吧!”老师指着我,笑着说道,“今天,你将成为我们实验的主角。”


全班哗然,笑声、窃窃私语顿时炸开。我一下子愣住了,手里的笔差点掉到地上:“老师,为什么是我?”


“因为你是个很好的例子。”她神秘地一笑,又补充了一句,“别担心,这不会让你受伤的。”


在大家的注视下,我硬着头皮走上讲台,像一只被捉上祭坛的羔羊。老师让我站在讲台中央,用手比划着我的头顶:“今天,我们要通过你,来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。这可是一次难得的直观学习机会!”


我僵硬地点了点头,心里却在疯狂吐槽:难道我连课本里的“人体解剖图”都不如吗?


“首先,我们来看头部。”老师拿起一把卷尺,对着我的脑袋测量起来,还一边向全班解释:“大家看,他的头部形状接近标准椭圆,说明基因对头骨的发育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。”


几个坐在前排的同学忍不住笑了,我听见有人小声嘀咕:“哈哈,‘标准椭圆’,真是高级的夸奖。”


接着,老师又指着我的肩膀,说:“他的肩宽和身高的比例也是一个典型值。你们可以注意观察,不同的人体比例与运动能力、基因表达都有关系。”


她每讲一句,全班同学的目光就多一道聚焦。我僵硬地站在讲台上,几乎不敢动弹,只觉得全身都被扫视得发热。


最令我崩溃的是接下来的“动态测试”。老师让我抬起手臂,转动手腕,甚至还让我原地跳了几下,观察我的关节灵活性。


“很好,他的关节活动度很标准。”老师一边点评,一边示意大家做笔记。


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校服,突然有种荒谬的感觉:原本应该是显微镜下的切片或生物模型,却变成了我自己。我真的不是来上课的,我是来“献身科学”的吧!


随着实验的进行,全班的反应也逐渐丰富起来。有人看得津津有味,时不时举手提问:“老师,他的腿长是不是略短?是不是影响跑步速度?”


也有人在下面偷笑:“原来班里的‘教材’还有这功能,真是活学活用。”


我听得满脸通红,几次想插嘴反驳,但老师却一脸认真地回答问题,完全没注意我的尴尬。


实验结束后,老师拍拍我的肩膀:“好了,今天的实验非常成功。这位同学的身体特征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了人体结构,大家要感谢他的配合。”


全班顿时爆发出一阵掌声,我却觉得这一刻是有史以来最漫长的。


“同学们,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生物系统,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。通过今天的观察,希望你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。”老师总结道。


下课后,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座位,同桌一脸坏笑地凑过来:“感觉怎么样,当了一回‘教材’?”


“别提了!”我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,“下次再让我当实验对象,我可不干了。”


“不过说真的,你挺勇敢的。”同桌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,“如果是我,可能连讲台都上不去。”


听到这句话,我突然觉得,这节课其实也没那么糟糕。虽然过程有点尴尬,但我似乎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:让我们学会用更细致的眼光去观察生命的奇妙,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
放学路上,我偶然听到几个同学讨论今天的课:“其实挺有意思的,那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比课本好多了。”


“对啊,而且主角还是我们班同学,真实又接地气。”


我不禁笑了笑,心里觉得有些释然。虽然被当“教材”确实不太好受,但也算是为班级做了一点贡献吧。至少,在这个过程中,我比别人多了一次观察自己的机会,这或许也是一种特别的成长。